咋回事
中国女足当家花旦,中国女子足球队获得亚洲杯冠军的功臣——马晓旭,月薪只有1500元,当她为自己要价3000元的月薪被贯认为是“狮子大开口”,而要受到中国足协和她所在的大连实德俱乐部的“拔刺”、要对她进行“敲打”。因为管理部门认为她的收入“这已经不少了”,还有很多球员只有500元、甚至200元、100元的月薪。(见南方周末2006年10月12日消息)
一个多月前,马晓旭在国际赛场上扮演着女足国家队和国家青年队的“拯救者”角色;她2004年入选U17国青队并获得世青赛亚军;2005年进入国家队并获得亚洲足球小姐提名;2006年更是获得亚青赛和亚洲杯两枚金牌,当选亚洲杯最有价值球员;9月随队获得俄罗斯世青赛亚军,同时包揽世青赛金球和金靴两项大奖。这样的队员,仅仅拿着1500元的月薪!
和女足队员“大腕”的最高月薪收入1500元相比,中国的男足的队员们就是省队的一般队员个个牛皮烘烘——动辄就是几是万上百万的年薪,如果是国家队的主力队员,那就更加不得了了——个个大房子住着、好汽车跑着,可是在国际赛场上的成绩呢——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除了侥幸打进日韩世界杯32强——一球未进、一分未得,取得过什么成绩?
就是在铿锵玫瑰表现最差、成绩最低落的时候,也比男足要强得多,但是她们得到的回报和她们的成绩不成任何比例——女足就算你是得了冠军、拿了金球金靴,也只能给你他们认为“最高的收入”1500元/月,其余队员则更不用说;而那些男足队员,就是什么成绩也没有,在国际赛场上被当成落水狗打,他们照样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是什么混蛋逻辑?
是的,无用的男足队员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是因为男足发展的球员转会、电视转播、门票,都已经做出来的,但是女足却没有,所以女足无法进行经营。没有任何成绩可言,而且球员劣迹班驳,行为粗俗,丑态百出的男足运动能有人愿意投资、有人愿意给高额的转会费,有人愿意进行转播,有人愿意掏钱到现场看,我只能说这个世界有点怪异,有点无耻。
我真的就搞不明白,按照一般的理解来说,在大赛上踢的好,就对投资者和观众应该有吸引力啊,可在足球这里是怎么啦?这到底是什么规律?难道这就是“足球市场经济规律”——越是踢的滥越是有人看、越是有人投资?也许正如有的人所说,十多年联赛下来,已经形成了人们的定视——看男足在球场上的丑陋表演?或者说,有人在其中操纵着这个比赛?
无论怎么样,那些男足的款爷们,看着自己的那只臭脚,扪心自问一下:你们对得起自己拿的那些人民币吗?你们在球场上的梦游,对足球这项运动的亵渎,难道还不够吗?我希望那些无用的男足队员们有点自知之明,当然,从这些人的表现来看,希望他们自觉地死去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不得不呼吁:那些无用的男足,死去吧!别丢人现眼了!同时也希望管理者、投资者、观众能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能出成绩的方面,比如女足,她们凭什么就要那么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