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
10月17日11点45分,上影集团著名表演艺术家、以“情报处长”角色著称的陈述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86岁。尽管“情报处长”走了,以他86岁的高寿颐享天年。但是他精心塑造的银幕形象却永驻人间,尤其是以“情报处长”为代表的诸多反面形象却在观众的心目中让人难以忘怀。这些银幕形象让人们回味无穷,可以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陈述是以反面角色享誉影坛的。他在上影厂出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斩断魔爪》,扮演一名特务。同年在《渡江侦察记》中扮演国民党情报处处长,成为中国影坛至今为止以扮演反派角色著称的电影演员。此后,他先后在《铁道游击队》中扮演了日本特务队长冈村、在《为了和平》中扮演反动教授,此外还有敌副舰长孔啸天(《海魂》)、工贼朱阿财(《黄浦江的故事》)、上海客人(《林家铺子》)、老地主汪明德(《难忘的战斗》)、杨大榕(《神圣的使命》)和日本特高科情报股长松田(《开枪,为他送行》)等反派角色。他的表演不仅生动地揭示了反派人物阴险狡诈、凶狠毒辣的本质,而且表演得真实可信,此外,他还尝试喜剧表演,在《球迷》、《老兵新传》中都有诙谐幽默的表演。
今天,当这位银幕巨星和我们永别之后,回忆和总结他在塑造银幕艺术形象方面的经验,窃以为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陈述之所以能把他扮演的反面角色演得惟妙惟肖,给观众留下永久性的记忆。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他不是演戏,而是潜心塑造艺术形象。他生前曾经说过:“一个演员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学艺术修养,必须涉猎各门艺术,才能触类旁通、相辅相成。一个演员必须要有强壮、灵活的身体,要具备多种技能,这样到镜头前就不慌了,而临渴掘井是来不及的,要依靠平时的多积累多锻炼。”根据这样的方法,陈述创造人物就有自己的特色。他扮演的反面人物,大都是配角,有的甚至是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色,但他笃信“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角色再小,他也认真对待,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每扮演一个角色,他先读剧本,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接着给人物找出充足、强烈的动作线,从动作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和风貌,然后在自己的记忆里或到生活中去寻找近似的对象,挖掘有关的素材,从人物的出身、经历、教养、社会关系等方面来找出和外形相符合的依据,以此充实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立体化。
其实,正像他自己所言,陈述对待演艺事业,不外乎是把角色当艺术形象塑造,再就是寻找演艺之外的功夫,即“功夫在戏外”。除涉猎各门艺术,触类旁通、相辅相成外。陈述不仅懂书法,能写一手漂亮字,而且他的绘画功底也相当扎实。同时他还掌握了驾驶汽车、摩托,以及射击、骑马、划船游泳、体操、打球等多种技能。这些都为他能准确自如地驾驭每一个角色,按照人物需要,表现各种人物独具的特殊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陈述表演中的一个特色。
如今,各种影视明星如过眼烟云,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集电视连续剧或一部电影演出结束后,主人公的表演也就被观众遗忘了。然而,真正具备陈述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这种雄厚的功力、有这种对演艺事业执著的追求者又有多少人。像陈述这样塑造的角色有如此长的寿命的又有几个。因此,陈述不但应该成为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他在表演艺术中的诸多经验也足以值得今天的影视从业者学习和借鉴。靠绯闻和炒作成就不了艺术大师,只能成为公众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被人遗忘了。“情报处长”为什么长久影响中国几代观众,这应该是影视界研究的一个重大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