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龙
早上上网看新闻才知道黄健翔终于是离开了CCTV5,辞职对于黄健翔来说总是难免的。今年感觉黄健翔的事特别多,与妻子离婚、与超女张靓颖传诽闻、世界杯上的激情解说,等等。球员是球场外的事情比球场上多,黄健翔是解说以外的事情比解说之内的多。我看黄健翔说球至少也有十年的光景了。记得最早是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那时中国女足真是踢疯了,黄健翔那时的解说才叫够劲呢,中国女足每进一个球,黄健翔都要高喊一声“球进了!”。包括看德甲的时候。德甲每次转播的时间都是在北京时间的下半夜,有几次看得昏昏欲睡的我被黄健翔的高声呐喊所喊醒。我觉得,现在看球的球迷都挺懂球的,对于黄健翔这样的足球解说员应该是称呼为足球评论员更准确,不需要什么很专业的足球解说,现在又不是宋世雄那个时代。
其实我对央视那几个足球评论员印象都挺好。刘建宏、段宣、张斌,当然还有黄健翔,都有很好的印象。可能足球节目不同与其他节目吧,做足球节目应该比其他节目更具有个性化,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某些特点。黄健翔的特点就是直言不讳,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其实不不存在观众会被评论员误导的现象,恰恰相反的是,有了类似黄健翔这样的足球评论员,相反将电视台与观众的距离拉的更近了。
说句实话,在全国很多地方只能看到CCTV5一个体育台不是一件让人容易兴奋的事,不过话说回来,恰恰因为有了黄健翔反倒让观众觉得多少有些安慰了。足球评论员应该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说当年中国队跟卡塔尔队的比赛,当时中国队的教练就是后来被媒体奉若神明的米卢。不过在米卢任中国队主教练的初期,他带队成绩一度很糟糕,在那场著名的中国队与卡塔尔队的比赛中,黄健翔就直接批评了米卢的用人制度,结果这事据说黄健翔在央视内部受到了批评。还有一次,黄健翔正在直播说一场德甲比赛,按理说主持人都愿意观众看他的节目,可黄健翔竟然告诉观众换台,去看刘翔的的百米跨栏。我知道黄健翔这样做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和刘翔的名字都带一个“翔”字。
我很难想象如果再次打开电视机看德甲、意甲的话没有听到黄健康翔的解说那会是什么样子。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只能选择换台。倒不是说黄健翔的解说真就那么好,只不过这是一种习惯而已。十年往往被定义为一个年代,我可能很多人一样,在一个年代里听到是一个人的风格,一个人的的特点,一个人的评论。尽管这样的风格有时格格不入,尽管这样的特点有时难以接受,尽管这样的评论微不足道,但是这对于一名普通的观众而言,仅仅就是一个习惯。黄健翔曾说过自己是行业标准,这话绝对不是妄自菲薄,作为一名足球评论员,或者是电视工作者,总应该有些自己的个性,有些真实的自己在其中,黄健翔想体现自己,却受到某些制约,我们应该可以理解。黄健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央视的行业保护政策,使国内的电视台缺少竞争机制,也使我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舞台”。没有竞争,哪来发展,看看春节晚会就知道了。不由得想起一些国外的电视节目。欧美国家的电视竞争是很激烈的,他们的节目也有多种品味,可以使观众很好的去选择,最为重要的就是他们的主持人都有自己的特别,可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而在我们这里似乎很难做到。
我并不想说黄健翔有多么的出色,但从他身上可以感觉到在某一个行业领域内的体制压力。很多人喜欢黄健翔是因为他的激情,这种激情在我们身边严重匮乏,不过这种喜欢,这种将激情附之于一个人的身上明显是不够道德的。不能因为黄健翔有激情我们才去喜欢他,像男人一样战斗是告诫所有男人而不是一个男人。黄健翔离开央视,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不过事实既然发生也没有什么值得怀念或是挽留。对于黄健翔个人而言,自己过得好才是最重要的。黄健翔与央视的关系不见得就是鱼儿和水的关系,我们所熟悉的只是一种没有改变过的模式,今天这种模式被打破了,我们可以去体验新的模式,这何尝不是件好事情呢?
喜欢一个人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对于我个人而言,黄健翔到哪个台,我就会看哪个台(如果收的到的话),因为我知道,“黄式响声丸”物有所值。至少,从黄健翔敢于离开央视就可以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