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海
近些年来,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攀升,煤矿事故也层出不群,小事故不断,大事故也时有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消逝在黑暗的井下。“带血的煤”已成为拷问煤炭企业、煤矿矿长及国家政府部门社会良心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煤矿的安全工作也相当重视,不光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进行预防治理,而且还专门成立了国家安监总局来具体负责这一工作。但在暴力的驱动下,煤矿安全治理的情况却并不乐观。2005年,《工人日报》曾有一篇报道讲到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用了这样一句话:“以安全的名义出发,频频出现在不安全的第一线”。这一方面道出了李毅中局长忘我的工作精神,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安全形势的严峻。
我们看到,每有重大煤矿事故发生,李毅中局长总是不辞辛劳地奔走在事故的第一线,为抢救事故工人而奔忙,为事故调查而费神,为黑心矿主和地方官员的冷漠和失职而揪心。我们不断可以从媒体中听到他对于煤矿安全对于黑心矿主的一声声“怒斥”。这一声声代表着正义的怒斥曾经赢得了多少人的赞许和支持,但一次两次,还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次数多了人们便也麻木了。曾有网友便发帖说“李局长,你有什么资格怒斥”,偏激是有些偏激,但对于煤矿治理的关注之情还是值得敬佩的。
如今已快进入2007年了,近日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李毅中局长的“怒斥”。在11月27日召开的全国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毅中说:“一方面是这些非法矿主利欲熏心,铤而走险,要钱不要命,另一方面,监管不力,工作不到位,甚至(云南)曲靖市弄虚作假,这些非法违法行为,这些挑战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令和政府监管的权威性,性质十分恶劣,一些地方整顿关闭工作不落实,确实到了相当严重程度。”这次会议的起因是由于就在近日,连续发生三起煤矿安全恶性事故,而这些煤矿大都是超能力甚至是列入关闭矿井名单而未关闭的矿井。
应该说,国家安监总局成立后,还是做了大量的有益的积极的工作的,例如推选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打击官煤勾结等等。但煤矿安全治理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就拿官煤勾结来说,它只是我国反腐败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解决要与反腐败工作整体推进,单方面的动作注定不会有根本的改观。而煤矿安全治理工作的最终实现光靠国家安监部门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正象李局长所讲的那样,事故暴露出地方在落实国家整顿关闭落后小煤矿工作中,不听招呼,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光靠上级的力量,没有地方政府的切实参与,这项工作就不可能真正完成。而地方政府之所以消极的原因,一方面存在官煤勾结的影响,还有就是地方财政拮据的原因。有时候后者还是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小煤矿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所以地方才不惜担着上面的压力而对小煤矿手下留情。这是一种不容视的现象。
总之,再听李毅中局长的怒斥,除了无奈,还是无奈,我们只有期望国家能事实求是地分析情况,切实做到煤矿安全生产,我们希望,李毅中局长的“怒斥”声不要走进2007年,当然我知道这种希望或许很渺茫,但我还是希望,因为是希望,就总有实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