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华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有关专家围绕职业教育进行座谈。这是国务院继教育形势、基础教育之后举行的第三次教育工作座谈会。华建敏、陈至立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在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表示,国家将加大对职教的资金投入力度( 2006-11-27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南海在关注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难和大学生重新上职业院校的事例,以及职业教育抢手,同时还有找一个硕士容易,招聘一个高技能的技师难.....以及现在的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普遍看好,使得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前途充满了期盼。发展职业教育提升企业的人才素质,以及拓宽就业渠道,使得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但是就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然面临认识有待提高、发展不平衡、办学模式有待改进等问题。首先是要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定。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不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要使职业教育发展壮大,关键是要形成对职业院校的压力机制、动力机制和保护机制。”这是就学校而言的,对用人单位而言,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最终是用人单位的认可。而就目前的一些职业院校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出现的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录用的情况来说,一是反映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而另外一方面则是说,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正是社会所急需的。从这一意义来看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既面向经济,又立足以人为本,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要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南海的这次我们的座谈会,的确如温总理所言是传递出某种了信息:职业教育已经列入中南海的议事日程。社会要未发展企业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而职业院校则是应该立足欲对人才的培养而部仅仅是能够给这些高职生提供了一个就业岗位。因为目前的在我国产业结构中,产品以低端为主,资源消耗大,安全事故多。这些都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关。而且我们往往会用一些学历很低,但是在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来作为宣传的手段,而并没有考虑从技术进步和一国经济实力的提高的高度来看待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以及高职就业问题,说白了最重要的一项指标还是毕业之后的收入问题,而学生上学的目的,除了现在的毕业之后的就业,自然还会有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这就涉及到大学教育的不同层次和学生的定向培养问题、而高职教育能够在自己的教育发展模式上按照自己的特点发展,自然就不会纷纷升格了,而作为大学教育也是应该面向经济建设和科研需求的不同层次来培养人才,就像有的学生立志于进行学术研究,就应该提供这样的机会;而对于偏重于技能型的学生,使其在职业教育上获得自己发展的空间,都是有自己存在和发展空间的。
职业教育面临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到来不能简单化,也不能以为能够毕业就业就达到了目的,而是应该从提高国民素质,从未经济发展培养各类人才以及人才的终生学习的角度,从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出发来发展职业教育,使得中国职业教育能够快速稳定富有实效的健康发展,而各地各级政府则是要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职业教育。
自然人们在以往不愿意上职高有其自身的因素,而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职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要低于那些普通院校,而在职高工作的老师也会因为这个缘故,而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师资。而那些到了企业工作的高职生,似乎也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职位和薪水待遇。而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涉及到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以及和技术技能素质之间不能有一个相对的价格增长有关,而劳动力成本不增加,就不能形成新的优势,就会成为技术创新和进步的一个瓶颈,因此那些对劳动力成本价格低作为优势的想法,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而高技术人才在产业技术进步中的作用要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就要提高劳动素质,就需要在劳动价值和技术素质之间形成一个新的平衡。今天没有一技之长,就不能应对明天的千变万化。而要适应这一变化真正的人才优势如何体现,发展职业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而这也是解决就业的那一个大渠道。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引起中南海的重视肯定是一件好事。高技术高技能人才要得到高薪,由此而引起的反映不仅是学生们高职的向往,同样社会的传统观念也会在这些具体的受益面得到真正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