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委、监察局和预防腐败办公室出台的《关于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规定(试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关注。(9月28日《半月谈》)
这项制度的确触及了许多官员的痛处。一项对阿勒泰和新疆其他一些地州市官员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反对者七成,无所谓者两成,坚决支持者一成。
虽不能说反对者就一定是贪官,也不能说支持者就一定是清官。但是,对于这样一项可以还官员以廉政、透明形象的制度,遭到7成官员的反对,还是令人没有想到。至少,它会让老百姓产生许多联想。
党风廉政建设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心、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腐败问题也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在中央的一系列反腐举措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查处了不少腐败案件,一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但是,由于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腐败问题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的存在依然反应强烈。更重要的是,腐败的领域在扩大、对象在年轻化、数额在扩大化,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对于如何防止和减少腐败,遏制腐败问题的蔓延,各地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仍有距离。新疆阿勒泰地区能够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入手,查找根源,堵塞漏洞,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应该说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措施更加有力。
但这项措施要想取得实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7成官员反对财产申报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充分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阻力和难度。
作为人民公仆,如果连自己的财产都不敢公开,又怎么能让人相信他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
尽管现在的一些预防腐败的措施,对约束官员的行为、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不足以从根本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如果能够全面彻底地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并落到实处,毫无疑问,将比现在任何一项预防腐败制度的约束力、有效性都强,笔者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