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记者在丰城市隍城镇斜溪村的抗旱现场看到,一批放暑假回家的大学生组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抗旱一线,在田头参加打井、挖水渠等抗旱工作。本报记者周霖摄
吉安军民携手奋战通水渠
本报吉安讯连日来的高温使吉安市经受着旱魔的威胁。8月3日,吉安市军分区组织驻市官兵和民兵2000多人,冒着高温酷暑来到全市13个县市区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清理引水渠中的污泥,疏通引水渠,和农民一起战旱魔保丰收。
早上7点40分,骄阳炙烤着大地,记者跟随由吉安市军分区机关干部、战士和民兵等170余人组成的抗旱小分队来到了青原区文陂乡大贤村。该村冈头支渠的引水渠中已经积了不少淤泥。一声令下,官兵纷纷跳入渠中,顶着烈日一铲一铲将淤泥铲出。在强烈的阳光下,官兵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豆大的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来。在渠道边,村民们自发地带来了水、西瓜和凉粉等解暑食品送到官兵手中。经过全体官兵2个多小时的努力,3公里长的引水渠中的淤泥很快被清理干净。淤泥被清理了,灌溉水顺利地引入干涸的田中,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容。(刘潇刘之沛)
石城
十万农田用上节水技术
本报石城讯刘世忠、赖於艳报道:“我这6亩大棚蔬菜,现在改用滴灌技术,比传统灌溉省时省力,省水省电,还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好处多着呢!”8月3日,石城县横江镇猫山下村大棚蔬菜种植大户刘世春对笔者说。据该村村主任刘昌盛介绍,目前村里90%大棚蔬菜种植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效解决了干旱天气带来的用水难题。
为应对干旱缺水情况,7月以来,该县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种植特点,积极推广滴灌、管灌、膜下暗灌等农艺节水技术,使水源通过滴灌系统及时向果树及农作物根区有限的土壤空间供给,把以往的“浇地”变成了“浇作物”,避免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用水量比以前节省30%至40%。
据了解,该县目前已有10.8万亩农田采用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确保了农作物顺利度过干旱天气。
乐安
为购抗旱设备农户发补贴
本报乐安讯7月30日上午,乐安县鳌溪镇青山村村民游四仔拿着银行卡在镇信用联社领到了购机补贴300元。7月中旬,他在镇农机经销店购买了一台380伏潜水泵,用于引水抗旱,县水利局核实情况后,按补贴标准直接将补助款打入他的银行账户。到7月30日止,该县已为购抗旱设备农户发放补贴30多万元。
该县规定,新购机农户只要凭购机发票到所在乡镇申报并留下银行账号,经乡村干部核实后登记造册上报县水利局,县水利局按照所购农机的马力、品种分别给予200元到600元不等的补贴。(陈青峰游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