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级
|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根据不同强度地震的破坏能力,震级进—步划分为5个级别。
|
名称
|
震级范围
|
破坏程度
|
超微震
|
小于1级 |
人们不能感觉,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
|
微震
|
1到3级 |
也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
|
小震
|
3到5级 |
级别地震人们可以感觉,故有时也称有感地震,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
中震
|
5到7级 |
该级别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
大地震
|
大于7级 |
该级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
|
|
·地震烈度
|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 |
烈度
|
感知或破坏程度
|
烈度
|
感知破坏程度
|
1度 |
无感
|
12度 |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
2度 |
室内个别静止中人有感觉
|
11度 |
普遍倒塌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大量山崩滑坡
|
3度 |
室内少数静止中人有感觉门窗轻微作响 悬挂物微动
|
10度 |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大多数倒塌 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 基岩上拱桥破坏; 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
4度 |
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门、窗作响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
9度 |
行动的人摔倒,建筑结重破坏,局部倒塌,修复困难;干硬土上出现许多地方有裂缝; 基岩可能出现裂缝、错动; 滑坡塌方常见; 独立砖烟囱许多倒塌
|
5度 |
室内普遍、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有檐瓦掉落,个别屋顶烟囱掉砖;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倒
|
8度 |
多数人摇晃颠簸,行走困难。房屋中等破坏, 需要修复才能使用;干硬土上亦出现裂缝,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严重破坏; 树梢折断;房屋破坏导致人畜伤亡
|
6度 |
多数人站立不稳, 少数人惊逃户外;墙体出现裂缝,檐瓦掉落,少数屋顶烟囱裂缝;掉落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 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有的独立砖烟囱轻度裂缝
|
7度 |
大多数人惊逃户外, 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 行驶中的汽车驾乘人员有感觉 轻度破坏;房屋局部破坏,开裂, 小修或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 河岸出现塌方; 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 松软土地上裂缝较多; 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中等破坏
|
|
|
|
自然灾害救灾相应响应等级介绍
根据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按照灾害损失情境,民政部将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设定为四个响应等级。其中一级救灾响应对应的灾害级别最为严重。 一级救灾响应
一级救灾响应
死亡200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100万人以上;倒塌房屋20万间以上。符合上述情境之一的,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决定进入一级响应状态。 减灾委主任或副主任率有关部门赴灾区慰问灾民,查看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民政部全部动员,成立救灾应急指挥部,建议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向灾区发慰问电
二级救灾响应
死亡100人以上、200人以下;紧急转移安置80万人以上、100万人以下;倒塌房屋15万间以上、20万间以下
三级救灾响应
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紧急转移安置30万人以上、80万人以下;倒塌房屋10万间以上、15万间以下
四级救灾响应
死亡30人以上、50人以下,或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死亡20人以上、50人以下;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
|